百度 岳成所有信心、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为千家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打造中国法律顾问第一品牌!法律顾问单位: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中银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银律师”,律所网址)成立于1993年1月,是我国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以金融证券法律服务和企业、政府机构法律风险管理为主业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是中国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

“嗡嗡嗡……”一到夏天,最令人恼火的莫过于蚊子的叫声。不见蚊身,只听蚊声,片刻过后,便在身上留下数个红色的“块”。

更烦人的还有蚊子身上携带的病毒。近来,基孔肯雅热牵动着许多人的目光。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目前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

世卫组织将蚊子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动物杀手”,这令人不禁疑惑,一只小小的蚊子是如何成为疾病“搬运工”的?

不是一只蚊子在“战斗”

蚊子家族分三大门派,各有各的“作案风格”和“独门暗器”,这是昆虫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得出的结论。

伊蚊,江湖人称“花斑蚊”,身上带着黑白条纹,辨识度超高。别的蚊子喜欢熬夜加班,而伊蚊却是“朝九晚五的白领”——大白天就敢光明正大叮人,尤其是上午9点前和下午5点后,正是其“加餐”的黄金时段。

伊蚊“反应快、飞得贼”,总能在人类挥巴掌前完成“吸血KPI”。比如最近广东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就是伊蚊家族捣的乱。

伊蚊家族有个“表弟”叫库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家蚊”。库蚊是个“夜猫子”,专挑人睡得迷迷糊糊时下手,叮完就跑,留下个痒痒的包让人半夜挠醒。最气人的是,库蚊总爱在下水道、污水沟里“养娃”,简直是“脏乱差代言人”。它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医学上被明确认定为严重传染病,每年都有相关病例报道。

伊蚊家族还有个“表哥”叫按蚊,白天躲在草丛里,晚上才出来活动。可别被按蚊温和的外表骗了,它是传播疟疾的“头号通缉犯”。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疟疾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在非洲一些地区,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吸血事小,“带货”事大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伊蚊吸血并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毕竟雌蚊子吸血才是为了给卵补充营养。不过有的时候,伊蚊会一不小心变成“病毒搬运工”。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伊蚊叮了一个患上登革热的人,他血液里的登革病毒就会趁机溜进蚊子体内。病毒在其肚子中“安家落户”,根据医学研究,大概10天后病毒就能跑到它的唾液腺里“安营扎寨”。等伊蚊下次再叮人时,为了让血液不凝固方便吸血,它会先吐点“口水”,此时,病毒就会跟着唾液溜进人的血管中。

基孔肯雅热的得病路径也是如此。病毒虽然在伊蚊的身上“搭顺风车”,但丝毫不会影响它的存活,但中招的患者可就惨了。医学临床表明,登革热会让患者发烧、骨头疼得像被拆散架;基孔肯雅热会让患者的关节肿得像馒头;而要是被按蚊叮了,得了疟疾,患者会一会儿冷得发抖,一会儿热得冒汗,不仅难受得要命,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并非所有的蚊子都带病毒,而且伊蚊一次“带货”的成功率也不高,但架不住蚊子家族虫多,一旦有一只“毒蚊子”混入队伍,麻烦就大了,这也是疾控部门一直强调防蚊的原因。

三招制敌,快速清除恼人的蚊子

这些年,为了“反蚊防疟”,人类没少下功夫,很多方法都是经过科学验证有效的。

最狠的一招就是清理积水。要知道,蚊子的幼虫(孑孓)可是“水生生物”,花瓶里的水、花盆托盘里的积水、废旧轮胎里的雨水,都是蚊子的“育儿所”。疾控专家反复强调,清理积水能从源头减少蚊子数量,只要清理得够干净,蚊子“下一代”就没了着落,这招叫釜底抽薪。

第二招就是物理防御。纱窗纱门如同“金钟罩”,蚊帐就像“铁布衫”,让蚊子想叮都叮不着。医学研究证明,正确使用蚊帐能大幅降低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病率。

当然,“化学武器”也是有用的第三招。只要一喷驱蚊液,蚊子就像闻到了“杀虫剂香水”,晕头转向找不到北,含有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液,其驱蚊效果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蚊香一烧,蚊子就头晕眼花,也有人担心蚊香是不是对人体有害,其实只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蚊香,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每次点燃后最好开窗通风,在这种情况下,蚊香对身体的危害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也要提醒近期有出行计划的朋友。前往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游玩、工作前,可先了解当地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疫情流行情况。

在旅游目的地户外活动前,可在暴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驱蚊液)。住宿时选择能提供纱门、纱窗、蚊帐、蚊香、杀虫气雾剂等物品的旅社、酒店。如果需要露营,一定要使用专业的防蚊服或蚊帐,这些织物往往经过卫生杀虫剂的处理,有更好的防蚊性能。

另外,回国后一旦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最后再提醒一句,见到那带黑白条纹的蚊子,一定要离它远一点。

(作者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吴浩)

编辑:姜鲁晓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