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必须建立一整套安全机制,为老年群体当好“守门人”、筑牢“防火墙”。相关部门要督促、引导平台设置交易“冷静期”,让老年人在被诱导误操作后有可挽回的“窗口期”
张智全
据媒体报道,近期,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接到124起消费者用手机刷视频时被“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信息诱导并扣费的投诉,受害者大多是老年人,涉诉金额总计10万余元。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不过是骗子对老年人精心设计的新套路。不少老年人之所以上当受骗,主要在于骗子抓住了部分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如果老年人在用手机刷视频时经不住“免费”“赚钱”等弹窗广告的诱惑,则必然陷入骗子精准设置的陷阱。
不让网络扣费新套路精准围猎老年人,引导老年人有效识破套路、敢于维护合法权益非常关键。一方面,老年人要摒弃贪小便宜的心理,对所谓“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诈骗套路多留个心眼,多查多问多防备。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为老年人织密法治安全网,畅通维权渠道,激活老年人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正当权益的内生动力。
填平网络扣费新套路陷阱,平台应切实履行安全责任。从已公布的老年群体被精准围猎案例来看,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在此类骗局中大多没有守土尽责。对此,平台必须建立一整套安全机制,为老年群体当好“守门人”、筑牢“防火墙”。监管部门应对有安全漏洞的平台,作出相应处罚,倒逼其主动知敬畏、存戒惧、守规矩。
不让网络扣费新套路精准围猎老年人的诈骗伎俩轻易得逞,还需要构建系统性防御体系。相关部门要督促、引导平台设置交易“冷静期”,让老年人在被诱导误操作后有可挽回的“窗口期”。年轻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风险警示,协助其关闭广告推送、安装防护软件,用亲情构筑防骗第一道防线。只有强化维权机制建设、加强技术防范、压实平台责任,才能在奔涌的数字浪潮中,为老年人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堤坝。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