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据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不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据此一审判决撤销商评委所作复审决定,并判令商评委重新作出决定。
央广网天津8月1日消息(记者周思杨)在沂蒙大地广袤的乡村沃土上,临沂市“四雁工程”正释放出澎湃动能。其中,“头雁”作为核心力量引领发展。蒙阴县百花峪村的蜕变,正是“头雁”领航的生动写照。
日前,天津外国语大学“沂路同行”实践团来到百花峪村,跟随前村支书陈秀海,探寻其振兴之路。
实践团走进百花峪村(央广网发 李承芮 摄)
百花峪村是个曾因交通闭塞而被困于蒙山深处的村庄,据陈秀海介绍,那段“靠天吃饭”的日子让年轻人陆续逃离,百花峪村成了“空心村”的代名词。转机始于临沂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大百公路项目启动时,陈秀海坚定表态:“这是百花峪的生死路!”他带领党员群众投身修路,2018年水泥路进村,既打通物流通道,又让“环蒙山生态观光圈”落地。
实践团走进百花峪村(央广网发 李承芮 摄)
路通更要思想通。在“四雁工程”指引下,陈秀海带队取经后,定下“生态立村、旅游强村”方向。如今,全村100户中有三十余家高中低端农家乐与民宿,村民年收入从十年前三四千元升至三四十万元。今日的百花峪,已是名副其实的“百花之峪”。现任村支书陈长田接力发展,催生采摘园、露营地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更深远的是人才“回流潮”与组织“年轻态”——优惠政策吸引本地青年归巢、外地青年慕名而来,青春力量重塑基层,党员结构年轻化,后备力量培养活跃,形成政策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百花峪的蜕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乡村振兴正让乡村成为与城市并肩的“价值高地”,承载着国人“诗意栖居”的向往,为民族复兴筑牢根基。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